扬州市东关小学
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两淮盐运使程仪洛拨款筹办,初名笃才学堂,后改名为两淮高等小学堂,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,孕育了江泽民、章新胜等一大批杰出英才。近年来,学校依托历史文化底蕴,致力课程改革与革新,构建内涵丰富的七彩课程,推进校本课程特点文化建设,全方位提高学校进步的品牌与内涵。
乘课程改革东风,东关小学独辟蹊径,校本化推行国家课程计划。结合地区体艺2+1项目的推行需要,东关小学对体育、音乐、美术学科进行校本化统整与创造。在保证课程推行水平的基础上,用4/5的教学时间完成原学科的教学内容,余下的1/5的教学时间分别增加开设口琴、卡通绘画、五子棋等校本课程,一减一增体艺课程特点悄然生成。
校本教程的集结出版,为一减一增烙上了课程规范化印记。东关小学分年级编制了《我爱口琴》、《缤纷卡通》、《快乐五子棋》三门学科的,拟定了相应的考级方法,并拓展了具有校本特点的文化艺术节、动漫活动周、定级考级赛、技术争霸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。现在的东关小学,学生人人能吹琴,人人会动漫,个个下好棋,全方位提高了学校体艺品牌的文化含金量。
书法与国学乃民族文化之根基。东关小学将书法和国学两大传统文化特点作为立校立业之本。近年来,在概括近20年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对课程设置、内容编写、时间安排、教学形式、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,确立了符合学校传统特点校本课程进步的新思路,维持了学校传统特征的鲜活性。
步入东关小学校园,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。《东关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本》系列教程融入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,浓浓的墨香透晰出学生书法造诣。诵读课培养了学生健康积极的经典阅读情趣,书法课渲染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,潜移默化中铸民族魂,扎中国根。
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,这是东关小学始终如一的办学理念;塑造人文东关,以文化人,以文育人,是新时期东关小学奏响的新号角。学校依托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环境的优势,开发《文化东关》校本课程,从校园篇、东关篇、运河篇、扬州篇四个角度,分6册向学生全方位呈现了与东关有关联的人、事、物、景、典图文并茂,叙述生动,引人入胜,贯古通今,激起了学生爱学校、爱家乡、爱祖国、爱自然、爱生活的情趣。
走进东关,东关文化弥漫校园。文化东关的四个板块分布我校教学楼的四个楼层,一至四楼依次为菁菁校园璀璨双东悠悠运河人文扬州。踏上楼梯平台,抬头所见的是各板块的综述,沿长廊向南分别为各版块的具体内容。展牌制作精美,图文并茂,文字浅显生动。下课时,孩子们聚集在文化长廊,阅读着、欣赏着、陶醉着,可谓百年文脉,薪火相传。长廊文化成了东关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,更成了东关小学推行文化东关,塑造人文校园的有效载体。
礼育,是东关小学塑造人文东关又一举措,是学校推进学生习惯培养教育的要紧切口。东关小学以江总书记给吴霜同学的回信为契机,整理《品德与社会(生活)》课程资源,塑造3.18礼育特点,并自成年年有主题、月月有创意的独特教育体系。重道德、学礼仪、讲文明、重礼仪日渐成了东关小学师生的自觉行为。
尊重规律、进步个性、有教无类是东关小学坚守不变的育人方针。学校坚持打破班级界限,全员参与,全员活动的社团建设宗旨,发放社团活动调查表,征求学生及家长意愿,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,围绕人文东关课程特点主题,打造了艺术类、益智类、操作类、运动类、语言类等5大类88个社团。超市化、菜单式、开放性的选修课程,以及长达70分钟的社团实践活动课,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,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进步时间和空间,真正使学生开阔视野,陶冶性情,增长常识,进步个性。
一所学校,只有厚积底蕴、彰显特点、亮出品牌,才能永立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年代潮头。东关小学的进步就如一壶醇香的历史美酒,就是一轴美丽的文化画卷,就像一首精致的风采诗篇。只有尽情畅饮、尽情饱览、尽情品鉴,才能领略她秀美的校园,感受她独特的文化,品味她百年的底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