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努力。那种不怕苦,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。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,就不惜所有代价攻克它。为了学习,废寝忘食一点更不是难事,只须你做到了感兴趣。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给大伙收拾的《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》供大伙参考,欢迎阅读!
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(一)
钠的反应
1.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觉得生成氧化钠,加热生成过氧化钠.
2.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,甚至爆炸
3.钠跟水反应
4.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
5.钠跟乙醇反应
氧化钠和过氧化钠
1.都是固态物,颜色不一样。氧化钠是白色,过氧化钠是淡黄色;
2.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,跟酸、酸性氧化物、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;
3.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。
过氧化钠与水反应: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:※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用途
氢氧化钠的性质
1.白色固体,易潮解,溶解放热,强腐蚀性
2.强碱,具备碱的通性:跟酸中和;跟酸性氧化物反应;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;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
3.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反应;跟两性氢氧化物[Al3]反应
4.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.
5.腐蚀玻璃、陶瓷等硅酸盐制品,尤其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。
7.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;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,可用氢氧化钠除去。
8.氢氧化钠跟苯酚反应
9.酯的碱性水解;油脂的皂化反应
依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:
①、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,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—可能是镁盐
②、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,继续加,白色沉淀渐渐消失—容易见到为铝盐
③、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,沉淀飞速变灰绿色,最后变成红褐色—亚铁盐
④、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,继续加,沉淀渐渐消失—偏铝酸钠
⑤、加盐酸,生成白色沉淀,继续加,沉淀不消失—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
⑥、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继续加,沉淀消失—硝酸银
⑦、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—铁盐;生成蓝色沉淀—铜盐
⑧、石灰水中通入气体,能生成沉淀,继续通时沉淀渐渐消失,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。
⑨、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,继续通,沉淀能渐渐消失的溶液:石灰水,漂白粉溶液,氢氧化钡溶液;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,苯酚钠溶液,饱和碳酸钠溶液。
、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
1.金属铝
2.两性氧化物
3.两性氢氧化物
4.弱酸的酸式盐
5.弱酸弱碱盐2S;NH4HCO3等)
6.氨基酸、蛋白质
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(二)
1、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常识的考查角度
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种类。如成语“火上浇油”、“百炼成钢”,古诗词“千锤万凿出深山”等。
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。如《本草经集注》中“以火烧之,紫青烟起,云是真硝石也”,“硝石”指KNO3;如《汉书》中“高奴县有洧水可燃”,“洧水”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。
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。如《本草衍义》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:“取砒之法,将生砒就置火上,以器覆之,令砒烟上飞着覆器,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,尖长者为胜,平短者次之。”涉及的操作办法是升华;
如明代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,涉及的操作办法是蒸馏;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中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”操作中“渍”和“绞”分别表示煮沸、浸取、过滤等。
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作用与功效。如清代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有关“强水”性质的描述;古时候铜器、铜钱成分为铜合金,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2CO3等。
2、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常识问题的办法
(1)读题: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、要紧的操作等。
(2)析题:因为文中物质的名字一般与目前化学教程不一样,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习化学常识剖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。
(3)答卷: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,依据题目需要正确解答。